[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在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澄清了几个疑点,简述了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研究中对于基本概念所作的一些正本清源的探讨,提出从中国模式上升到中国学派的路线图。评述了实证研究的两种方法:案例研究很重要,问卷调查式的实证研究存在一些弊端亟待克服。
中国式管理与中国管理模式貌似相同,实则有很大差别。二者在理论来源上,有“中国传统哲学+西方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实践”与“中国管理哲学+西方现代管理科学+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差别;在生成根基上,有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及知识经济的差别;在建构前提上,有等级与平等的差别;在核心内容上,有管与理的差别;在表现形式上,有零散与体系的差别;在应用特性上,有灵活机智与可复制性的差别;在追求目标上,有保持组织稳定与促进组织发展的差别。
基于中兴通讯在竞争激烈的通信设备行业不断克服管理危机从跟随者成长为全球领先者的案例,从动态角度探讨了市场导向内涵及其执行随企业成长阶段演变的规律。研究结论如下:①随着企业成长阶段的变化,市场导向内涵从市场创新与模仿竞争者导向的市场驱动理念向顾客与竞争平衡导向的驱动市场理念转变;②执行市场导向的组织变革特征受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管理危机的影响,而在集权与分权、自主与协调间反复,但组织成熟度呈螺旋式上升;③顾客后向影响供应商的主动创新特征使市场导向内涵中的市场驱动理念包括适应市场和“OEM”协作,驱动市场理念包括引导市场和“共生互动”的内容;④市场不确定性对企业市场导向执行结果产生影响,这也解释了同一行业内企业市场导向与经营绩效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选取一个具有50年发展历史的典型案例开展研究,通过访谈、实地研究、历史与档案数据等研究方法以及3个历史阶段的划分,考察了技术能力与利基市场之间的动态演化关系。根据利基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研究,得到了4个结论:①在创业初期(或进入新市场),成功的利基企业选择利用仿制能力,通过差异化进入低竞争和高盈利的产业环节;②进入成长期,利基企业技术能力通过扩散提升,倾向于进入多利基市场;③适度进入多元化市场与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升呈正相关关系,过度进入多元化市场与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升呈负相关关系;④进入成熟期,利基企业通过互补性资产的选择和自主创新,获得核心技术能力,收缩并专注于核心利基市场。基于上述结论,归纳出技术能力演化路径与利基市场选择的动态演化模型。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如果理论的基础性假设存在问题,其后续的展开就可能将问题进一步放大。西方传统管理理论隐含着“管理者是管理的唯一主体,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体”的前提性假设,表现为管理主体对客体的单向指挥和控制。后来的参与式民主管理对此虽有修补,但本质并没有改变。由于剥夺了被管理者的主体性,导致了现实管理主客体间的恶性互动和双方主体性的扭曲和异化,并制造了管理中的一系列悖论。道本管理在认识和尊重主体性和管理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四主体论”,对管理主体及其关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定位,破解了错误假设所导致的悖论,并通过机制设计实现了管理各主体之间良性关系的构筑,论证了管理从控制转向服务的必要。
借鉴波特基本战略的思想,针对科研组织相对于企业在战略要素中存在的不同特点,探讨科研组织的竞争优势及其测度维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科研组织的4种竞争战略模型,即精益化战略、平台化战略、卓越化战略和边缘化战略,希望对竞争环境下不同类型的科研组织选择适合的战略类型提供思路。
在全球价值链理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收集到的海关数据,比较了不同性质企业的产业贡献、出口额全球前5的国家(地区)服装的单位价值,分析了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不同性质的服装企业的表现,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服装产业,尤其是中国服装本土企业竞争力是脆弱的。鉴于此,在较长的时期内,中国政府要从民生的高度定位服装产业;培育和提升本土企业竞争力;倡导从价值链的各个节点突破,力求开创多方位的升级之路。
从制度设计的技术层面展开探讨,尝试利用多主体建模的方法对行为控制制度设计进行研究,将多主体建模工具NetLogo应用到制度设计中,通过仿真实验模拟Agent在不同制度参数条件下的行为反应,考察制度设计对Agent的行为选择的影响。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结论及启示。
基于学习遗忘曲线模型,研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员工生产率。在将该模型扩展到多周期的基础上,探讨了劳动技能培训与巩固、短期雇佣与长期雇佣等对员工生产率的影响。此外,在考虑发生停产的情况下,分析了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对员工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并为企业保持较高的员工生产率提供了解决思路。
针对转型经济背景下创业型家族企业成长中的政企关系问题,运用扎根理论,以日本三井公司与河北大午集团为例,探讨了影响该类企业政府交往能力的深层次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家族人脉累积、企业家个体特质、创业导向3个政企关系要因的综合作用下,创业型家族企业会依赖自身的政府交往能力使企业具备一定的构筑良好环境界面的能力,最终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与维系。研究结果发现,政企关系要因中单一要素的强化不足以构筑长效的政府交往能力;不同外部环境下政府交往能力表现是有所差异的。在经济环境趋于规范的过程中,创业型家族企业处理与政府关系的样式应该变“非正当性的寻租”为“正当性的影响”,由“违规”到“合规”。
在已有文献基础上,建立了非交易类虚拟社区用户忠诚度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设。设计了关于非交易类虚拟社区用户忠诚度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并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发现:感知质量与感知价值、满意度、信任显著正相关;感知价值与满意度显著正相关;满意度与忠诚度显著正相关。信任与忠诚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随着互联网快速对消费者生活的渗透,消费者行为越来越多地镶嵌于虚拟网络环境,网络信息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在不断加强。从归因理论的视角、运用实验研究方法,探索网络口碑发布平台对消费者因果推断和产品判断的影响,并将网络口碑的性质作为调节变量,检验发布平台与性质的交互效应;最后探讨了营销信息通过网络传播的思路与策略。
回顾了领先用户识别的电话网络法,分析了它的应用局限性。电话网络法只适合领先用户相对分散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找到部分领先用户为企业新产品概念开发贡献产品创意。但当领先用户的应用扩展到产品推广之后,为了使领先用户在市场中的领导地位能影响普通用户,并进一步带来更好的新产品绩效,需要找到目标群体中的全部领先用户。网络论坛的设立使得领先用户在产品开发论坛中相对集中,从而问卷法识别领先用户的效率能够得到保证。确立了识别领先用户的三大指标:市场或技术趋势、客户收益、信息复杂性。用统计学与概率论的方法建立了领先用户的识别模型。
以资源基础观为理论指导,研究IT人员的技术能力与业务能力以及二者的协同效应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IT人员能力及其互补性与企业经营绩效关联的概念模型,通过对国内300家大中型企业的问卷调查和统计检验,验证企业IT人员的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与企业绩效都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这2种能力之间也存在较强的互补性。研究结论显示,技术能力是IT部门人员区别于其他部门的根本,业务能力使IT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业务,进而充分发挥IT系统的战略作用,产生的协同效应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利用维基百科作为背景知识构建出专家个人的知识地图,从而直观量化地度量专家的知识构成和研究兴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节点密度和最大公共子图的2种推荐算法,并且将这2种推荐算法和经典的推荐算法结合。最后,用一个真实的数据集合验证:这种基于个人知识地图的专家推荐是有效的。
基于信任与合作博弈构建了产业集群网络演化模型,并建立了知识转移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交易关系型产业集群、混合型产业集群以及过度嵌入型产业集群网络演化过程中知识转移特征。模拟分析表明:在此3种产业集群网络演化过程中,交易关系型集群中知识增长速度最高,过度嵌入型集群中知识增长速度最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产业集群增长速度在降低;通过扩大产业集群网络规模、提高产业集群中行为主体吸收能力以及提高知识转移率,均可提高产业集群知识增长速度;在知识转移率较小时,只有大幅度提高知识转移率,其对产业集群知识增长速度提升效果才明显。
探讨了反应型和先动型市场导向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对227家制造型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反应型和先动型市场导向及利用式和探索式创新量表在我国制造业环境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② 2种类型市场导向对2种程度的创新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先动型市场导向对组织创新和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③ 2种类型的创新都有助于改善企业绩效;④创新均衡对企业绩效的改善也有显著作用。此外,研究为我国制造企业在何种程度上采纳市场导向战略管理工具来改善组织创新和经营绩效,提供了管理上的启示。
系统地回顾了2000年以来创新领域关于组织搜索的文献。主要解决2个问题:①组织搜索产生混乱的原因是什么?②怎样才能澄清这些混乱,减少研究中的模糊性?为了回答这2个问题,利用搜索广度和搜索深度2个不同的搜索方向对组织搜索建立了分类模型,发现产生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搜索广度范围的界定,以及与搜索深度的平衡路径存在不一致。针对以上2个问题,首先从知识类型和知识距离2个维度,提出了多维跨界搜索的概念;然后提出了一个演化式搜索的整合框架,为搜索广度和搜索深度的平衡提供具体的实现路径。旨在协调和整合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一致,并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建议,同时对企业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以生技医疗产业为例,探讨智慧资本附加价值与公司治理的关联性;实证结果显示,公司治理良好的企业有助于创造实体资本附加价值、结构资本附加价值及智慧资本附加价值,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假设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的条件下,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好对公司股利分配决策的影响机理。同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好如何影响其股利分配决策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观察到的项目信号值大于项目质量均值时,股利分配水平与其过度自信负相关;当高管人员观察到的信号值小于项目质量均值时,股利分配水平与其过度自信正相关;在我国股票市场环境下,股利分配水平在过度自信高管人员经营的公司中更高。
以SSCI、EBSCO和Emerald数据库中检索到的75篇英文文献为样本,基于组织合法性理论视角,从社会和环境披露动机、策略、影响因素和绩效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概括现有社会和环境披露研究的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展望,以期为国内未来研究提供借鉴。
对国外有关创新活动空间集聚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现有研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的几个待突破的方面进行了展望。
最 新 动 态
读者会员登录
友 情 链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