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在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系统地统计了2003~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受资助的总体情况,分析了各个子学科类别的资助状况和发表SCI论文情况,同时分析比较了国家“十一五”与“十五”期间的资助项目情况和发表SCI论文数量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战略,提出今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策略和建议。
通过对人类社会各类管理现象的考察,以及对几种代表性管理定义的分析,归纳出管理活动的特有行为方式的本质是制定和实施规则,并据此提出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相应的基本工作环节。
尽管中国管理学的研究可能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特点,但中国管理学的研究目的并不是单纯为延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管理学建立的初衷和目的,是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研究组织如何达成管理目标及其效率问题。以这一目的而言,西方管理学主流范式目前是可以借鉴的。中国管理学借鉴这一成熟的范式,将它运用到本土文化语境下,就能得到快速发展。
教育资源信息化的产出价值为非市场价值,缺乏方法对其进行货币化计量。在对信息化的教育资源公共产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项目和传统流程的替代关系,建立测评用户支付意愿的一般模型,首次提出教育资源信息化的非市场价值测评方法和实际操作流程。最后,应用测评模型和流程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支付意愿进行实际测评,验证测评方法的有效性。
透过具公信力的国际调查机构的国家数据的分析,找出世界各国的社会信息化程度与其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整体模式明显指出一个国家的社会信息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民生活的质量。其中,数字机会指针、电子化社会准备度与IDC信息社会指针3个信息社会指针与人类发展指针高度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各自达到0.93、0.84与0.89。可以推论各国的人类发展指针受到信息社会程度的影响。然而再进一步看这3个信息社会指针与快乐程度的关系就没有那么强,各自的相关系数为0.46、0.64与0.61。同样地,这3个信息社会指针与主观幸福感也差不多在同一水平,各自的相关系数为0.52、0.62与0.57。这说明人类的快乐与幸福的主观认知,不全然建立在有形的信息建设上面。信息技术是生活质量中快乐与主观幸福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对使用信息技术来增加人类的自我价值观的议题,在最后的结论有详细讨论。
随着资源紧缺和环境的恶化,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循环经济在企业层面的实践,已成为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借鉴国内外文献及环保专家的意见,设计问卷进行调研;借助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通过因子分析识别出中国制造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压力/动力主因子;结合国内外相关情况探讨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从而提出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动力模型;最后提出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对策建议。
现实经济活动中,有许多租赁融资决策既非纯在线租赁问题也非纯离线租赁问题,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具有部分已知信息的在线租赁问题。基于此研究了工作任务总量已知而工作任务进展序列未知的在线设备租赁问题,以租赁工作所需设备的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该问题的基本数学模型,提出了任务跟踪策略,给出并证明了基于这一策略的算法的竞争比。最后,把该在线租赁问题的竞争比与经典的在线租赁问题的竞争比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线租赁问题的算法优于经典的在线算法,竞争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结合机场安检工作的实际背景对安检人员上班模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安检人员日排班优化模型和年度配置优化模型,用以确定合适的上班模式。用某机场的实际数据进行了案例分析,为该机场安检工作确定了新的上班模式(1天2班制),并与原有上班模式进行对比,证明方法是有效的。
根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基于经济发展环境、社会发展环境、生态环境、人力资本环境、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评价准则,利用客观赋权的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建立了基于熵权法的人的全面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对中国“十五”期间人的全面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特色与创新体现在:①根据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原则建立指标体系,使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评价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克服了现有指标体系及其选取规则不合理的问题;②通过熵权法赋权反映了客观数据所体现的指标间的差异,且在对未来数据的推断中反映客观权重的变化,避免了主观赋权法存在人为分配权重不合理的现象;③通过对中国“十五”期间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给出了中国“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内人的全面发展的针对性政策建议,建立了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的有机联系,有利于评价对象的自我管理和完善。
信任问题是关系C2C社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交易后相互评分,计算C2C社区成员信誉值并为潜在交易提供指导是建立社区信任的一种方法。通过在Sporas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交易量、交易次数等变量和引入惩罚因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2C社区成员信誉值计算模型(ESporas),并针对信誉诋毁、信誉共谋这2类恶意行为设计仿真实验,检验模型的应用效果,从而为建立在线信誉系统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将数据包络分析(DEA)引入了作业成本管理(ABM),给出了适用的定量化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作业消耗资源的效率。确定作业消耗资源的DEA有效性;确定各DMU在有效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并为下一期间的作业改进提供信息;确定资源投入的总体利用率和各项输入可变资源的利用率。最后,用该模型对某企业的作业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对产业集群生态化内涵的探讨,提出了产业集群生态化的发展模式,并结合山东新汶产业集群的实践,印证了该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期为产业集群的转型提供借鉴。
通过企业家的学习行为模型和进化博弈模型来分析产融集团系统演化的内在决定因素和进化博弈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产融集团系统的演化方向不仅与企业家的风险感受及其学习行为能力有关,还与双方博弈的支付矩阵相关,并受到产融系统初始制度及环境状态的影响。
研究企业中资源配置部门的剥离条件问题。首先,建立了企业资源配置部门的控制模型,并定义了效率概念;然后,分别对企业中的单一资源配置部门和多资源配置部门的剥离条件进行分析,给出判断这2种资源配置部门的剥离分界点公式。由此得到结论: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根据剥离分界点,把要配置的资源分为稀缺程度较高和稀缺程度较低2类,前者应由企业资源配置部门来配置,后者应由市场来配置;如果市场配置某种资源的效率低于企业部门的配置效率,则企业部门是市场的替代,反之,市场则替代企业部门。
以申购资金的真实首日收益(考虑中签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合理性及影响因素,并以1998~2007年现金配售发行的A股IPO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股申购投资者并未获得高额的真实首日超额收益,一级市场过度的噪声申购需求导致收益降低,二级市场噪声需求引起的价格偏离导致收益提高;同时,较高的发行市盈率和较大的公司规模可抑制噪声申购需求而提高收益。
在股利代理理论的框架下,实证检验了投资者法律保护、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现金股利支付力度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包括法律制度和法制环境)下,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现金股利支付力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与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力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当法律保护水平较低时,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力度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进一步说明了在法律保护水平较低时,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可以弥补法律保护的不足,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利用改进的BB法则划分股市的波动周期,运用EGARCHGED模型比较研究了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的非对称性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上证综指的收益分布从长期来看呈负偏,而恒生指数呈正偏;在熊市中两个市场均存在“杠杆效应”,在牛市中香港市场坏消息的影响仍然更大,而上海市场则存在“反杠杆效应”。出现这一差异主要由于上海证券市场缺乏卖空机制,影响了价格对坏消息的吸收,这一结果能够解释我国内地股市“暴涨暴跌”的现象。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演化过程,将组织能力区别为静态能力和动态能力;企业的静态能力集中表现为企业实力,企业的动态能力集中表现为企业活力。静态能力和动态能力是企业能力的不同解释。据文献回顾,基于静态观而形成VRIN模型,基于动态观而形成动态能力模型。阐明了组织能力、静态能力和动态能力的概念。并且对静态能力与动态能力的关系进行辨析,认为动态能力是对静态能力的一种扬弃。进而,提出了企业组织能力研究模型并探讨动态能力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通过分析来自223家非营利组织的问卷调查数据,开发并检验了中国本土化的非营利组织市场导向量表,包括顾客导向、信息收集、内部协调、行动反应和强调生存5个维度。同时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开发了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问卷,为研究非营利组织市场导向与绩效间的关系提供了可信赖的测量工具。实证结果显示,非营利组织市场导向对绩效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并且市场导向的不同组成维度对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从技术视角出发,研究了一些具有技术性特征的商业方法创新的理念源泉、产生过程及创新的最终实现,揭示了商业方法创新的关键因素,同时研究了商业方法创新的专利保护及其与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的比较。
以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放松管制改革为主线,对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评述,试图认清这场改革的逻辑基础,为将来的改革探索研究方向。首先,综述了自然垄断产业放松管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与国际实践借鉴,接着对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放松管制改革方案进行了评述,最后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群决策是近年来决策理论研究的热点课题,它在现代政治、管理、军事和科技等重大决策问题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群决策的定义与理论基础进行评述,分析群决策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群决策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最 新 动 态
读者会员登录
友 情 链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