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在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在总结已有管理理论创新成果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理论创新范式”的概念,尝试探讨管理理论创新的问题,并初步讨论了管理理论创新的思路、原则和评价标准等。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尝试性探讨将进一步丰富管理理论创新范式研究的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管理研究与实践经历了3个阶段,其话语权经历了从萌芽到催生到完全西化的演进过程。西方管理学在中国的话语权可以解构为:引领学术共同体的学者;先入为主成为管理理论的主流;自诩为普世的管理学理论;控制大量国际学术期刊;借力强势组织管理实践活动;扩散和推广其研究方法与范式;依托国际化的英语语言等。当前,需要统筹“中国管理的理论”与“中国的管理理论”2条研究路线,在争取话语权利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话语能力,并以国内话语权的建构为切入点,继而争取国际话语权。在此过程中,要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在学者个体话语权和中国管理研究集体话语权2个方面齐头并进,坚持问题导向的本土化研究思路,通过理论研究与组织管理实践的共同努力,最终重构中国管理研究的话语权。
通过回顾企业总部价值创造的相关文献,总结企业总部创造价值的6种方式,即协同效应管理方式、组合效应管理方式、重组效应管理方式、核心能力转移方式、愿景驱动方式和能力哺育方式。然后,结合中国经济转型期实际情况,总结了5种企业总部类型:业务多元化促成的企业总部、区域多元化促成的企业总部、多个单体企业委托管理的企业总部、政府职能部门转变而来的企业总部,以及合并、重组而来的企业总部。最后,针对各种类型企业总部的特征分析其价值创造方式,讨论中国特殊国情带来的独特性。
在企业社会责任受到广泛关注的现在,企业社会业绩内部评价正越来越成为事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新课题。由此,构建了一个服务于企业生存与发展要求的企业社会业绩内部评价体系,该体系由理念层面评价(指企业关于社会责任的看法评价),行为层面评价(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及企业行为评价),结果层面评价(指企业对社会的影响评价),战略性评价(指从企业战略角度对企业社会业绩的总体评价)等4部分组成。
由于企业集团的关联企业众多,股权结构复杂,导致银企信息更加不对称,银行对企业集团贷款资金的监管更加困难,企业集团也更有机会产生不按照贷款合约使用贷款资金的道德风险,从而增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针对此问题,首先分析了企业集团代理人转移银行贷款资金的动机,以及企业集团子公司之间信用风险的传递过程;其次,基于代理人效用最大化原理,分析委托代理合约、代理人风险态度,以及代理人转移贷款资金的道德风险对企业集团子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最后,建立了度量企业集团子公司信用风险的违约概率模型。研究表明,代理人的风险态度、委托代理合约的状态都会影响企业集团子公司的违约概率。
基于委托-授权下的Cournot寡头竞争市场模型,分析了工会的合并是否会刺激企业的合并。通过4阶段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解,发现2个相互独立的工会将会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而合并,但这种合并不利于企业所得的增加。
为了弥补基于单一底线的绩效评价体系的缺陷,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价值取向和目标进行了分析,指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缔结的多元资本共生体,应追求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社会利益的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将评价内容、实现环节和评价对象3个维度相结合,构建了绩效立方体模型。最后,设计了企业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矩阵,并进行了初步应用。
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新的评价模型,并结合安徽某商业银行的实例对评价方法进行了演示,所做的敏感度分析有助于决策者改进综合效率。
通过对256位员工和他们的主管的调查,发现主管和员工报告的领导-成员关系对组织投入与员工贡献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这说明主管扮演的员工代言人角色的确会对组织代理人的角色产生影响。主管认为领导-成员关系较好时,可以促进组织与员工间社会交换的顺利进行,使组织的投入能得到员工较高的绩效回报;而员工认为领导成员关系较好,也有助于提升其对组织的承诺。
员工的工作绩效构成企业的组织绩效的微观基础,研究工作绩效与其他组织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为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探讨个人-企业文化匹配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基础上,发现了组织承诺是文化匹配影响工作绩效的中介变量,构建了个人-企业文化匹配通过组织承诺影响工作绩效的关系模型,从文化匹配的角度提出了改进工作绩效的建议。
从个人-组织匹配的理论视角出发,用实证方法研究企业的个人-组织匹配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组织匹配对工作满意度起到显著正向影响;个人-组织匹配对员工离职意向起到显著负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离职意向起到显著负向影响;工作满意度中的2个维度——工作压力满意度和管理因素满意度在个人-组织匹配对离职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针对中小企业人才缺乏的现状,借鉴人才聚集效应和信息管理等相关理论,打破传统人才定义,将人才以虚拟角色为单位进行划分;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建立复合虚拟角色,最终实现虚拟人才功能的实体化,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扩大企业人才规模,使之达到并超过实现人才聚集效应的最低规模要求;进而通过对虚拟人才的管理和激励来实现人才聚集效应,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选择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模型,模型的输入部分是经验证的64个风险因素,输出部分是软件项目的总体产出。首先验证模型输入输出部分的内容有效性,然后收集软件组织的实际软件项目样本用于建立和验证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测量软件项目的总体风险。
在揭示运作能力与动态能力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知识基础上,提出一个以知识演进为基础的动态能力模型,并在知识活动与动态能力框架的3个维度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同时,利用能力生命周期概念,在动态能力、运作能力改变阶段和知识演进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阐明了运作能力的改变阶段既反映动态能力的作用,又与知识演进步骤相对应,从而进一步佐证了动态能力的知识基础。
将知识特性以及员工知识共享的意愿作为分析影响员工知识共享的2个因素,以此建立一个概念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结合对115家中国企业所作的调查研究数据,从实证的角度研究这些因素对企业内部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的隐含性和分散性与企业员工知识共享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员工对未来合作的预期、知识的价值与企业员工知识共享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的管理含义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将研究视角从微观转移到宏观,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通过构建物流企业竞争关系复杂网络模型,并结合实际数据分析了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关系复杂网络的拓扑结构属性,结果显示该物流企业竞争关系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与无标度特征。最后,针对企业竞争网络的拓扑结构属性进行经济解释,指出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为分析企业竞争关系和企业行为、制定产业竞争政策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构造一个2级供应链,建立了垄断供应商和制造商在非合作状态下的博弈模型,利用逆向归纳法求出了垄断供应商和制造商的非合作均衡解,并证明了垄断供应商优先选择生产成本低的制造商作为谈判对象。同时,提出了制造商之间的技术实力差距对非合作均衡态的影响,如果2个制造商之间的技术实力相差悬殊,市场将出现比较稳定的非合作均衡现象,如果技术实力接近,将出现争夺谈判权的博弈现象。
以盲数作为数学工具建立了区域物流能力的盲数测评模型。模型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构建区域物流能力构成要素的层次分析体系;然后采用改进的Delphi法建立模糊一致判断矩阵,确定各构成要素的权重;再将专家的评分结果表示成盲数并计算盲数均值;最后采用加权评分的方法得到区域物流能力总的测算值。设计了一个算例,算例表明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利用边际条件随机占优(MCSD)方法对中国A股市场进行了价值成长效应的检验,选取2000~2007年申银万国全市场A股股价指数日收益率作为市场核心组合的基准,分别选取市盈率和市净率指数作为价值/成长型股票的划分指标,将核心组合划分为互斥的子组合。运用MCSD两两比较子组合,发现依据E/P指标划分的价值型股票占优于成长型股票,市场组合存在显著的价值成长效应,且该效应仅在下降市场中显著;而依据B/P指标划分的成长型股票占优于价值型股票,且仅在2005年之后的上升市场中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财务特征可以部分地作为投资者考察股票收益的一个思路,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投资者应根据不同的财务指标进行投资判断。
以流动性偏好理论为基础,通过理论模型推导出不同融资约束的公司会依据其现金流波动性进行有差异的现金持有行为决策;以2001~2006年间4 285个公司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并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现金流波动性和现金持有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国资本市场,融资约束公司的现金流波动性高于非融资约束公司,而现金持有量却低于非融资约束公司;前者现金持有量与现金流波动性显著正相关,而后者无显著相关性。
运用制度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费用分摊方式与不同选票分配规则组合情形下业主之间的财富转移问题,以及选用不同的投票决定规则水平对业主间财富转移问题的影响。结果显示,业主个人的经济利益(收益与费用分摊)和相应的选票数的差异越大,财富被侵蚀的机会就越大。为有效避免财富转移问题并使项目实施有效率,在具有不同面积分布的小区里,选用不同的选票分配规则和决定规则是必要的。
以VaR方法中的历史模拟ARMA预测方法(HSAF)为基本分析方法,以WTI原油现货价格为基本分析变量,衡量了中国石油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面临的价格风险。研究结论表明,在97.6%的置信水平下,预测期内的VaR预测值比实际值要大得多,并且大多数情况下预测值是实际值的1~2倍。最后,对降低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市场风险提出了若干建议。
首先,以影响母国技术溢出和东道国吸收同化的8项指标为主要依据,使用因子分析法对26个选定国家进行综合排序,并选取了基于美国技术外溢的11个主要接受国。其次,在对技术知识存量和技术同化能力的度量方法进行描述后,将美国单独作为技术溢出方,测算了11个主要接受国通过进口贸易、FDI和人员交流3种无形(直接)外溢渠道,从美国吸收的外溢技术知识存量。最后,将11个主要接受国从美国吸收的知识存量总和的面板数据纳入广义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中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美国的国际性技术外溢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网络视角研究集群的演化,应用一个小世界演化模型与选择价值函数演化模型相结合的双重网络演化模型,研究集群网络的演化特征和集群网络的演化过程。此模型可反映集群网络从形成期到成熟期的演化进程,应用该模型对集群网络形成期和成熟期的网络密集性、连通性和中心性进行了仿真试验,并对集群网络的形成机制给出了解释和分析。研究表明,小世界网络模型模拟的集群网络具有集群形成期网络整体密集性和连通性剧烈变化的特征,而个体选择价值函数模型可以解释集群网络的成长期、成熟期的密集性和连通性趋于稳定的特征,将2种演化规则相结合,则可以反映集群网络从形成期到成熟期的各生命周期特征。最后,由小世界和价值函数演化机理出发,给出集群网络演化进程中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内因解释和政策启示。
员工是影响业务流程再造成败的重要因素。为了充分分析流程再造中人的因素,将委托代理理论引入流程再造中,运用该理论对流程再造中所存在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委托-代理理论与流程再造之间的相互关系,验证了将委托-代理理论运用在流程再造中的可能性;然后,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框架下,具体分析流程再造中所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并建立2个阶段的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流程再造模型;最后,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改进、求解,并给出相关的解释。
从组织间工作流的层面对跨组织工作流建模的已有研究进行分类、总结和评价。然后,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2个角度综述了工作流分析的相关研究。最后,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管理实践意义,并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
最 新 动 态
读者会员登录
友 情 链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