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在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在总结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许国志院士以及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对实践工作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所参与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和我国区域发展战略2个案例,简析了中国管理实践的评价问题。
探索了中国管理实践研究评价的2个维度:实践导向与创新导向。实践导向的评价指标包括研究问题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性、是否有问题解决方案的简明概括、研究对于实践者的可读性、研究结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可复制性;创新导向的评价指标包括相对于现有研究的差异、是否找到了中国管理实践的重大问题、是否找到了中国管理实践的独创性、对中国管理实践发展脉络的贡献如何。
评价的本质是选择,选择的基础是“势”,即信息量或信息势。所以,有效评价的基本机制和原则就是“生产最大的评价信息量、营造最大的评价信息势”。由于构成数学群的对称性结构具有最大的信息量及最大的信息势,因而,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研究评价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根据不同的管理环境和时代,寻找一组多元对称的指标,使这些指标构成具有数学群结构的指标体系,才能使复杂管理实践的理论评价成为有效的和科学的。由于中国管理情景下的“文化纠结”的复杂性超过了西方“线性独立”文化的复杂性,所以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评价研究,将具有包容西方管理实践的普适性。
通过分析《创业行动逻辑论》的产生过程,阐述了面向实践的管理研究之内涵,以明确立场,建立共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然后,根据学术传统,提出评价面向实践的管理研究成果,可以采用学术成果评价的共同标准,即: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研究方法的严谨性、解释与预见现象的有效性三大评价指标,不必另外为其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根据研究成果的评价指标,预示了面向实践的管理研究未来努力的方向。
针对《珍惜学术表达的自由——对〈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响应与批评》一文就《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提出的“3处事实谬误和2处逻辑瑕疵”做了回应,并就学术争鸣的方向以及“直面中国管理实践”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做了阐述,以期管理学界能够就“直面中国管理实践”这一主题展开科学和理性的学术争鸣。
通过回顾自行车这一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120年的发展、集聚、转移历程,系统分析了影响其转移的各种因素及机制;提出产业空间转移主要受承接地区“集聚力”和转移地区“扩散力”的双重作用,同时也受到劳动力成本、冰山成本、资本收益及制度环境的影响。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产业的空间转移,揭示出产业空间转移过程本质上是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战略与组织环境协同演进过程。
以27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社会交换视角下组织沉默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对默许沉默和防御沉默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领导成员交换对默许沉默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信任组织在组织支持感对默许沉默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组织支持感对防御沉默的影响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信任上级在领导成员交换对默许沉默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些发现丰富了现有的组织沉默理论,为组织对沉默现象进行干预提供了对策和相应的理论支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日益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跨国公司海外R&D机构区位选择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AVX公司海外R&D机构区位选择的过程展开详细分析,进一步通过德国巴斯夫公司和中兴通讯有限公司2个案例的分析,构建了包括模式判定、宏观区位选择、微观区位选择3个阶段在内的、3种不同投资动机下的跨国公司海外R&D机构区位选择过程影响因素框架,并通过案例进行了验证分析。
考察了市场导向执行的具体模式,以及市场导向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和绩效。对227家制造型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MKTOR量表在中国制造业环境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我国制造型企业市场导向的具体模式可以分为6种;不同模式市场导向下的产品创新绩效和企业财务绩效存在明显差异;市场导向的模式选择与内部组织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有关。
根据DAMANPOUR等的研究建议,结合对企业典型管理创新的实地调研,提出了管理创新的分类体系,并对内外部取向管理创新的内涵进行了界定;选择外部取向管理创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模式的生成过程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企业家个体决策、企业家组织过渡、组织创新行为3个层面的研究框架,分析了每个层面的研究内容,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方法设计;使用大连亨利测控仪表工程有限公司的战略创新案例对理论框架进行了初验,试图以此解读外部取向管理创新模式的生成过程及其机理,为提高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成功率提供理论指导。
利用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企业的调查数据,探讨了产学研合作中不同属性的R&D投入之间关系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产学研R&D资金构成来看,政府资金在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方面起到了杠杆作用;政府公共研发投入对企业R&D支出的杠杆效应大于挤出效应;社会资金参与研发活动的总量较低;企业自有研发投入在获取核心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中起主导作用;中小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更高,但与大企业相比合作成效不显著;出口导向对合作企业吸收国外技术溢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运用最新可视化技术与科学计量学方法,绘制当代国际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知识图谱,得知其存在9个知识群,形成“核心知识群次级知识群边缘知识群”,即“核心衍生边缘”3个层次的格局。通过对代表性被引文献的内容及施引文献关键词的词频与内容的分析,计量出各知识群的研究主题所在。
对2家高星级酒店的一线服务人员进行了调研,探讨员工感知的顾客不公平对其情感性劳动行为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员工感知的顾客不公平对其表面表演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深层表演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负面情感会对顾客不公平与员工深层表演行为的关系有部分中介作用,而员工的换位思考能力则会调节员工感知的顾客不公平对负面情感的影响强度;员工的换位思考能力越强,顾客不公平行为对员工负面情感的影响力度越小。
在实证研究方法基础上,引入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作为中介变量,分配公平感作为调节变量,着重探讨高绩效工作系统是否能够通过2种信任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以及分配公平感能否调节到2种信任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绩效工作系统通过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同时2种信任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受到分配公平感的调节作用。
针对员工绩效评价模型中存在的忽视基础条件、衡量绝对绩效、缺乏相对标准、过分关注短期绩效等问题,依据创新本身特征与R&D员工绩效的特点,设计了能够有效反映企业R&D员工努力程度与潜力水平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创新绩效作为评价主体,构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能够客观综合度量R&D员工创新绩效的评价模型。将模型应用于某大型制造企业300名R&D员工的样本中,综合评价出每一名员工的努力指数、潜力指数、优秀程度与不良程度,作为企业全面评价R&D员工绩效的基础数据。
提出一个基于对联盟成员信用评价和业绩分成的混合激励方案,通过建立二元任务下的多代理人模型,解决基于协作平台合作的虚拟联盟中盟主和成员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以移动增值服务中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的联盟合作为例,模型指出该激励机制能更好地达到激励业绩,同时消除成员机会主义风险的目的。
使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了知识溢出对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省际区域间的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关联性,以高技术产业为例的3种知识溢出形式对省际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的影响是不同的。对省际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检验结果表明,在1996~2005年间不存在绝对收敛,但是存在条件收敛。条件收敛的实践启示是:如果贫困区域能受到发达区域的拉动和辐射,那么落后省际区域的增长将能成为中国整体发展中最有效的部分。
考虑了存在单向替代的两产品订货和定价联合决策问题。通过构建订货与定价联合决策模型,研究了单周期两产品的最优订货量和价格的存在条件,进一步将研究拓展到多周期的情况,建立了多周期的订货和定价联合决策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结构分析。同时,分析了信息对订货与定价联合决策的影响程度。
对成本风险较高的先进制造业,将送达时间作为连续随机变量,以供应和生产系统总成本期望最小为目标,分不同情况建立了各项成本期望随供应物流能力配置量变化的模型,并分析物流利润率对制造企业最优供应物流能力配置的影响。算例分析说明:增加物流能力配置量可有效降低系统平均总成本;运载工具故障概率越小,总成本期望在增加物流能力配置时收敛越快;物流的超高利润率会使制造企业最优物流能力配置小于系统整体的最优物流能力配置。
和谐共赢信用理念意在追求“恪守信用、平等互利、相互支持、共同繁荣”的多赢局面,即力求经济金融系统各部分利益或效用尽可能最大化。基于这种视角,刻画了多渠道投融资各方收益期望效用模型,并依据博弈原理给出多方博弈的Nash均衡解,且详细考察了若干参数,诸如企业的违约概率、道德风险、融资总额、持股比例、风险厌恶程度等对博弈各方和总体收益的影响程度,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投融资对策,并对投融资各方共赢的有效策略集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建立双头利率竞争的不完全信息Bertrand混合寡占模型,从理论上讨论了在国有商业银行拥有中国存款市场行情信息优势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对市场行情预期的变化,将给国有商业银行的均衡利润及存款市场的社会福利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外资银行预期高自发存款量出现的概率越大,国有商业银行确定的均衡利率就越小;②外资银行对市场行情的乐观预期会增加国有商业银行的均衡利润与存款市场的均衡社会福利水平;③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优势能够转化为它与外资银行策略性互动中的竞争优势。
介绍了管理理论缺乏实践相关性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主要证据,并从管理理论传播过程、管理理论生产过程、管理研究方法论和管理理论框架、管理学者的价值观和管理学院追求的目标4个方面,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最后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通过对主要理论文献和最新实证研究的回顾和梳理,从概念、前因变量和生成机制、结果效应3个方面全面考察了国内外心理所有权研究的前沿进展,归纳出近年来心理所有权研究的几个重要发展,即从关注个人占有体验发展到关注社会交往过程;从关注主效应发展到关注复杂的调节效应;从关注西方的科层式组织情境发展到关注其他文化下多种形态的组织情境。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议题。
最 新 动 态
读者会员登录
友 情 链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