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在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在回顾一场学术对话的基础上,描述并诠释了管理(社会科学)学者在中国本土管理若干重要议题上的共识和分歧。通过分析指出,反对实证主义/科学主义,重视(科学)哲学研究,鼓励多元范式探索已成为本土管理研究的共识。中国本土管理研究能否取得实质性进步,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当代管理(社会科学)学者深刻反思其学术信念、学术姿态、研究取向,积极承担其自身的社会责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发外包对企业有效利用外部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霍尼韦尔中国公司的研发外包活动为对象,运用归纳性案例研究方法,揭示企业研发外包活动的过程及每个阶段内知识泄露的风险,归纳出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的主要因素,并形成理论模型,为企业有效开展研发外包活动、避免知识泄露提供参考依据。
“现实功利”和“良心理性”是中国人的双重宗教观,由此衍生出“神灵庇护”与“心灵皈依”这两个核心宗教旅游动机。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人宗教旅游动机有6种,以此为细分变量,中国宗教文化旅游市场可细分为4类消费群:烧香拜佛型、文化体验型、精神体验型和休闲游逛型。这一研究结论为管理者开发宗教文化旅游市场、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通过扎根研究等方法,探索构建适合中国情境的本土新型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并借助质性分析软件,构建内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ICHRMP),明晰其构念内涵、外延与特征。然后,基于本土化构念,通过实证方法,将ICHRMP嵌入中国情境测量,检验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以及环境动态竞争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情境下,ICHRMP包含内部化、标准化及绩效化3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ICHRMP对运营绩效、人力资源绩效预测作用显著;外部环境动态竞争在ICHRMP与运营绩效关系之间存在调节作用。在转型期高度动态的竞争环境下,中国企业实施ICHRMP是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创新策略,研究结论为企业有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提高员工效率、增强企业绩效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对员工的组织身份进行管理已成为组织管理员工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学术界对于组织身份的形成过程仍存在身份管制和身份作业两种不同的观点。为进一步解释身份形成过程,在身份整合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管理者工作经历的深入挖掘和解读,探讨组织身份形成过程中身份管制与身份作业这两种机制的具体作用方式和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身份管制与身份作业的互动实际是在身份-角色博弈平台上发生的,个人与组织围绕组织角色设定应被遵循还是更新不断互动,最终实现个人的组织身份与组织的身份的共同成长。
在中国非国有企业情境下,分别将企业和工会作为组织主体,以双组织承诺作为中介变量,通过对江苏地区433名工会建设情况较好的非国有企业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员工组织地位感知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员工企业地位感知同企业离职倾向、员工工会地位感知与工会离职倾向之间均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双组织承诺同员工企业离职倾向和员工工会离职倾向之间均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双组织承诺在员工企业地位感知与员工企业离职倾向之间,以及员工工会地位感知与员工工会离职倾向间都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研究结论对转型期非国有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具有借鉴作用,对当前非国有企业与工会的管理实践和关系建设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基于寿命周期理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组织结构、战略及面临的主导问题等方面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因此,试图分析在不同寿命周期阶段下经验学习对新企业绩效的动态影响。借鉴已有理论,提出经验学习积极影响创建阶段企业的绩效,而与早期成长阶段企业的绩效间存在倒置U型非线性关系,并且在不同行业背景下(IT行业和传统制造业)两者间关系是存在差异的。通过对305家新企业展开实证分析,揭示了中国转型经济时期经验学习对于新企业的动态性影响规律。
协同创新是一个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在文献和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联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协同创新绩效由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流程创新3个维度构成;联盟成员关系和协同创新资源对联盟协同创新绩效的3个维度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环境只对管理创新有显著影响,企业自身素质对协同创新绩效的3个维度都没有显著影响。
社会临场感随着技术发展和革新逐渐从传统通讯领域拓展到远程教育、人机互动等领域,但涉入营销领域较晚。为此,以SSCI等数据库中62篇实证文献为对象,梳理了上述4个主要领域中社会临场感理论的起源发展、量表演变、相互影响、研究主题、来源期刊、重要文献、代表性学者等内容。在比较评述4个领域的研究基础上,从研究视角、理论基础、测量工具及主题拓展等方面提出对国内营销研究的借鉴。
为揭示捆绑销售策略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机理,以联通iPhone合约销售计划为例,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综合考察了经济状况、捆绑销售方式、定价形式、品牌和捆绑销售模式满意度等因素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各项因素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品牌和捆绑销售模式满意度在定价策略影响购买决策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以淘宝网为平台,选取其中最活跃的圈子社区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的社区关系区分为由买家发出的连接和由卖家发出的连接,分析交易型社区网络闭包机制相对于普通社交网络闭包机制的差异性以及社区中的买家和卖家在关系构建决策上的不同。研究结果表明:①交易型社区中的买家会回避互惠关系的形成,而卖家则会通过互惠性的连接来构建稳定的关系和培养忠诚顾客;②在信息性社会影响起主导作用的交易型社区中,买家用户会避免信息的重复和冗余性而追求信息的多样和丰富性,因此,作为信息源的用户的传染路径越多会降低该信息源的必要性从而不利于社区中的买家用户与其构建关系;另一方面,由于社区中的卖家用户希望通过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用户来传播网络店铺或商品的相关信息,他们则更愿意与这些作为信息传染源的用户构建关系;③不论是对于买家用户还是卖家用户,交易型社区的网络闭包(关系构建)主要通过共同的社区好友和共同参与的社区活动这样的二模嵌入模式完成。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深度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猛,并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产业链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关键增值点在于如何在制造业上、下游等高附加值领域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渗透,特别是挖掘和发挥上游的研发设计服务、下游的信息技术服务以及市场营销服务、融资租赁服务等新兴增值点价值。基于对价值增值点的分析,提出了服务化、信息化、融资服务创新等策略建议。
环境模型是管理学者刻画环境特征的重要工具,其演变反映了管理学者对环境认知的变化。在梳理了自系统论被引入到组织研究领域以来环境模型的演化过程后,归纳出三阶段环境模型的主要区别,即理论基础、对环境的隐喻和对待环境不确定性态度的差异;提炼出环境模型演进的关键词——不确定性,明确了环境模型从非常态不确定性到常态不确定性的演化过程;从对环境认知的变化这一角度梳理了组织与环境间关系的发展。随着环境不确定程度的提升,管理学界对环境的理解不断加深,企业在面对不确定环境时也更加主动。
以关怀型、自利型和独立型的伦理气氛作为研究变量,探讨在不同类型的伦理气氛的调节作用下,道德强度对组织员工伦理决策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显示,道德强度的3个主要维度分别对伦理决策行为的3个阶段有正向影响,而不同类型的伦理气氛在道德强度对伦理决策行为意向的正向关系中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通过分析外部因素对伦理决策行为内在运行机制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明晰了伦理决策的生发机制,从而可以帮助企业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提高企业员工的伦理决策水平。
成员合作是隐性知识流转网功能实现和顺利运行的基础,成员合作意愿是成员选择合作行为的前提条件。通过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探究影响成员合作意愿的深层次因素。研究发现,合作收益(内驱性因素)、合作成本(调节性因素)、合作风险(情境性因素)和合作环境(支撑性因素)4个主范畴对成员合作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并探讨了理论模型及成员合作意愿的动力机制、调节机制、阻碍机制及保障机制等作用机制。
运用发明专利授权率、发明人数量和技术覆盖范围来衡量专利质量,研究了专利质量对公司投资价值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专利质量促进了公司投资价值的增加,对“高科技”公司的促进作用相对“传统行业”更加显著,对主板公司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专利质量对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较民营企业显著为正;而且发现专利保护水平越高的省份,专利质量对公司价值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探讨了专利质量对公司价值的作用机制,发现专利质量高的公司可以获得更多垄断利润,公司的毛利率更高,最终促进了公司投资价值的增加。
通过系统的文献分析方法,对现有的商业模式概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商业模式的构成。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由8个要素组成的、融合实践形式与思维形式的商业模式概念分析框架;然后,通过科学哲学的思考,对商业模式的多面性展开深入分析,从具体结构、具体过程、符号性论述和社会建构4个视角审视了商业模式概念和相关研究;最后,提出了商业模式研究的未来方向。
基于国外现有员工志愿服务研究的综合回顾,归纳总结了员工志愿服务的概念内涵及测量方法。从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分别探讨员工志愿服务的前因要素以及影响结果,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中国本土对于该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与热点问题。
最 新 动 态
读者会员登录
友 情 链 接